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成語是【供不應求】,這個成語指供應不能滿足需求,形容某種事物的需求量很大,但供應不足的意思。
供不應求出自《茅盾選集·長春南關行》:“現在接受了南方六個單位的訂貨單,每天生產一至二噸,供不應求。”這就是成語“供不應求”的由來。
【供不應求】是一個主謂式結構的成語,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
【供不應求】的近義詞有【求過于供,粥少僧多】等,其中【求過于供】指需求多而供應量少。而【粥少僧多】意為準備的粥少,化齋的和尚多。比喻人多東西少而不夠分。供不應求的反義詞有生產過剩、供過于求等。
那我們怎么用供不應求這個成語來造句呢?我爺爺種出來的西瓜,總是供不應求。
如果用【供不應求】來成語接龍,則可以接:求之不得、求全責備、求賢若渴、求同存異、求榮賣國等。
好了,本期視頻就到這里,以上就是成語供不應求的全部介紹,你學會了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