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成語是【發聾振聵】,這個成語意思是聲音很大,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從這里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褒義成語。
發聾振聵出自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曲士以經學談詩者。”這就是成語“發聾振聵”的由來。
【發聾振聵】是一個聯合式結構的成語,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發聾振聵】的近義詞有【震耳欲聾、醍醐灌頂】等,其中【震耳欲聾】指耳朵都快震聾了,形容聲音很大。【醍醐灌頂】指用純酥油澆到頭上。最初佛家以此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后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徹底醒悟。也形容清涼舒適。【發聾振聵】的反義詞有【裝聾作啞】。
那我們怎么用發聾振聵這個成語來造句呢?當年魯迅先生利用手中的筆桿寫出了發聾振聵的絕世之作。
如果用【發聾振聵】來成語接龍,則可以接:潰兵游勇、潰不成軍、潰于蟻穴、潰冒沖突等。
好了,本期視頻就到這里,以上就是成語發聾振聵的全部介紹,你學會了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