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成語是四體不勤,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四肢不勞動,脫離勞動。
四體不勤出自先秦·孔子《論語·微子》:“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
春秋時期,子路跟隨老師孔子出行,結果落在了隊伍的后面,正不知該往哪兒走的時候,正巧碰見一個用拐杖扛著除草器具的老人。子路畢恭畢敬地問道:“您看見了我的老師嗎?”老人聽后白了他一眼,答道:“四肢不勞動,五谷也分不清。誰是(你的)老師?”這便是成語“四體不勤”的出處。
四體不勤是一個主謂式結構的成語。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四體不勤的近義詞為【飽食終日】,與四體不勤意思相近,都形容不勞作,每天吃飽了就行,帶有一些形容懶惰的意味。
四體不勤的反義詞為“孜孜不倦”,意思與四體不勤相反,意思為特別勤勞自律,做事情永遠不嫌麻煩與操勞,形容一個人對待事情堅持不懈。
那我們怎么用“四體不勤”這個成語來造句呢?新時期的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不應是四體不勤;而應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新人。
如果用【四體不勤】來成語接龍,我們可以說:勤能補拙、勤學苦練、勤學好問、勤勤懇懇。
好了,本期視頻就到這里,以上就是成語四體不勤的全部介紹,你學會了嗎?
聲明:本網(wǎng)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