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粽子的米需要放入水中浸泡三四個小時,若是可以的話提前一天就開始浸泡糯米會更好,因為糯米浸泡越久、吸收水分越多口感就越好。2、平時在泡糯米的時候,可以選擇用溫水來浸泡它并且要將水的分量控制在糯米的兩倍左右,同時提前一天浸泡糯米的時候還要每五六個小時就給糯米換一次水。3、不過不同糯米吸收水分的速度可能都會有略微區(qū)別,若是我們掌握不好具體的泡糯米時間的話,就可以在糯米能被手指碾碎的時候?qū)⑺鼈儚乃袚瞥鰜硎褂谩?/div>
1、包粽子的米泡3-12小時合適。糯米在包粽子之前要浸泡,是因為糯米經(jīng)過浸泡后,會因為吸收水分而發(fā)脹,從而增加糯米之間的摩擦力,在包粽子時能夠?qū)⑴疵讐旱酶o實,不會因糯米打滑而包不緊,從而導(dǎo)致漏米。2、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國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慶食物之一。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tǒng)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1、粽子浸泡時間越長,粽子的口感越爛,如果家中成員牙口好、喜歡吃硬粽的話可以泡一個小時左右。2、這樣泡出來的粽子口感粘度適中,吃起來有嚼勁。糯米會隨著浸泡時間的增加而粘性增加,如果喜歡軟一點、爛一點的粽子不妨將粽子浸泡得久一些,這樣可以將糯米中的粘性成分充分的釋放出來,口感十分軟糯。
1、12個小時左右。2、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為讓糯米的口感變得軟糯,建議連夜將粽子放在清水中浸泡,第二天處理完粽葉之后就可以開始包粽子。粽子浸泡時間越長,粽子的口感越爛,如果喜歡吃硬粽,則可以泡1個小時左右,這樣泡出來的粽子口感粘度適中,吃起來有嚼勁。
1、包粽子的米浸泡三天后還可以繼續(xù)用,但是這種米要選擇長糯米,這種糯米浸泡三天后,只需要將水倒掉,再用清水沖洗幾次就可以用來包粽子。 2、包粽子的米浸泡三天后,制作出來的粽子其實會更加軟糯,米香味同樣會變得非常濃郁,其食用口感和糯米糍一般,吃的時候可能還會出現(xiàn)拉絲。 3、包粽子的米長時間浸泡時,需要注意定期更換水,因為糯米含有大量的糖分的蛋白質(zhì),浸泡時間過長可能會導(dǎo)致水里滋生細菌。
1、米需要在水中泡一夜。如果泡得久了,淀粉就會溶解的多。2、新鮮的粽葉買回來洗凈。3、粽葉入鍋,鹽水煮15分鐘,為了增加粽葉的韌性以及洗凈粽葉。4、粽葉晾干,需把兩面都擦干。5、糯米需要提前一夜泡好,泡至手黏即碎即可。6、準備好米、蜜棗、粽子葉等。7、取出粽葉,卷起。8、加入糯米、蜜棗等。9、兩邊對折。10、再將前方的葉子壓住兩邊。11、用草繩捆住。12、放入電飯煲煮制2小時即可。
包粽子的糯米最佳浸泡時間為:瀝水時間30分,浸泡時間40分,米和水的比例為一比二,浸泡水溫30度左右。這樣泡出來的糯米,做成粽子色澤潔白、有光澤,具有粽子特有的香氣,口感黏度適中,精而不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