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7 日,一則令人咋舌的消息經媒體披露后,迅速在大眾視野中掀起波瀾。在 2025 年的山東濱州,一位滿心歡喜的女子本想著淘到一件超值好物,于是購入了一個外觀精美、印有卡通圖案且沉甸甸的黃金鎖,從表象看,這無疑是物美價廉的典范,讓她暗自慶幸自己的好眼光。
可誰能料到,當她懷著一絲好奇,拿起剪刀輕輕劃開那看似貴重無比的黃金鎖時,眼前的景象卻讓她目瞪口呆 —— 鎖的內部竟然充斥著蠟質填充物,僅有一層薄如蟬翼的黃金外皮包裹在外。滿心的期待瞬間化為烏有,取而代之的是無比的憤怒與懊悔。
待平復心情仔細稱重后,真相更是令人心寒,原本標簽醒目標注為 10 克的黃金鎖,實際的黃金重量竟然僅有區區 3.31 克,這巨大的差值猶如一道鴻溝,橫亙在消費者的信任與商家的誠信之間。女子這才驚覺,自己已然深陷黃金造假的泥沼,不禁喟嘆:“果真是便宜沒好貨,往后購買黃金可得瞪大眼睛、慎之又慎啊!”
此事一經曝光,網友們瞬間炸開了鍋,輿論的怒火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焰,炙烤著不法商家的良知。有網友怒不可遏地斥責道:“這簡直就是明火執仗的欺詐行徑!商家為了那點蠅頭小利,已然喪失底線,把我們消費者當成可以隨意糊弄的傻瓜,這般隱蔽的造假手段,尋常百姓哪能識破?監管部門究竟在履職盡責,還是尸位素餐?難不成要眼睜睜看著這些黑心商家肆意踐踏消費者權益?”
還有網友憂心忡忡地感慨:“如今的黃金市場,仿若一片迷霧籠罩的混沌之地,亂象叢生。價格高昂的,怕遭遇贗品;價格親民的,又往往暗藏玄機。消費者不過是想購置點真金白銀以求資產保值,怎就如此艱難?這社會的誠信基石難道已然搖搖欲墜?這般以次充好的惡劣作為,不僅殘忍地割噬著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更是如毒瘤一般,侵蝕破壞著整個行業的信譽根基。”
在群情激憤之余,一個關鍵問題浮出水面:商家售賣此類內部充蠟的虛假黃金鎖,究竟是否構成消費欺詐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明文規定,但凡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務過程中存有欺詐行為,就應當依照消費者訴求,追加賠償其遭受的損失。具體而言,賠償金額應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倘若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按照五百元賠付。
那么,作為權益受損的消費者,又該如何在這荊棘叢中捍衛自身合法權益呢?首先,消費者有權向商家理直氣壯地提出退貨退款訴求,并依法索要三倍賠償。一旦商家蠻不講理,拒絕履行義務,消費者切莫忍氣吞聲,可以即刻向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借助消協的力量主持公道;亦或是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如實舉報,讓監管的利劍斬向不法行徑。
除此之外,消費者還手握仲裁、訴訟這兩把利刃,倘若前兩種途徑未能有效解決問題,大可通過仲裁機構裁決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法律的威嚴為自己討回公道。在這場與不法商家的博弈中,唯有消費者勇于維權,監管部門嚴格履職,方能重塑黃金市場的誠信之風,讓消費回歸安心、放心之境。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