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成語是【功成不居】,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為己有。后多用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于自己。從這里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褒義成語。
功成不居出自:東周·老子《老子》:“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功成不居”。
關于功成不居有這樣一個故事,老子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對立面,假如失去了對立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也就不存在了。老子說“普天之下的人都知道怎樣才算美,這就有丑了;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善,這就有惡了。所以,有和無互相產生,難和易對立形成,長和短對比出現,高和低互相存在,音和聲對立和諧,前和后不能分離,這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因此,圣人用無為來處世,用不言來教導,任憑萬事生長變化,不去管它,生養了萬物而不占為己有,推動了萬物而不圖報答,事業成功了但不夸耀,正因為不夸耀,所以他的功績永不失掉!”這就是成語“功成不居”的由來。
功成不居是緊縮式的成語,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功成不居的近義詞有【虛弱懷谷】、【功成弗居】等,其中【功成不居】與【虛懷若谷】的意義相近,兩者皆有形容心胸寬廣十分謙虛的意思,區別在于【功成不居】主要側重于建立功勛的人不居功,不重視名譽利益;而【虛懷若谷】多用來形容具有滿腹經綸的學者,非常謙虛,心胸開闊。
功成不居反義詞有:居功自傲、功臣自居等。
那我們怎么用功成不居這個成語來造句呢?航海家博德榮獲了國家最高勛章,他卻功成不居。他說,航海是集體的事業,沒有哪一個人能承受得起大自然的挑戰。
如果用【功成不居】來成語接龍,則可以接:居心叵測、居心不良、居停主人、居心險惡、居不擇鄰等。
好了,本期視頻就到這里,以上就是成語【功成不居】的全部介紹,你學會了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