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成語是【驚慌失措】,這個成語的意思是由于驚慌,一下子不知怎么辦才好。從這里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貶義成語。
驚慌失措出自:《北齊書·元暉業傳》:“(元)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神色自若。”后據此總結出成語“驚慌失措”。這里有一個成語故事:天保二年,元暉業跟隨皇帝高洋來到晉陽,走到元韶的府前時,他們在門外大罵元韶:“你還不如一個老村婦,竟然抱著玉璽送給人家。那時你為什么不擊碎它?我說出這話,知道死期馬上就到,但你又能多活幾天呢!”高洋早就對元暉業心懷不滿,這次竟然當著他的面痛罵元韶,于是下令處死了元暉業,還殺死了臨淮公元孝友。元孝友在臨刑時,驚慌失措,而元暉業則神色自若。高洋讓人鑿開汾河的凍冰,把他們的尸體沉入冰窟窿中。 與元暉業一起受刑的元孝友,也是北魏的皇親國戚,他的高祖為魏太武皇帝。后襲封為淮陽王,官至滄州刺史,在任期間,為政溫和,好行小惠,然而缺乏骨氣,趨奉權貴,為當時的正直之士所譏笑。 一次, 孝靜帝曾在華林園宴請文襄王高澄,元孝友作陪時喝醉了酒,于是自吹自擂,夸口說孝靜帝曾贊許他精明能干。孝靜帝聽了覺得好笑,便諷刺道:“我倒是常常耳聞你自稱為官清廉。”高澄說道:“臨淮王這樣做的本意,是想掩蓋自己的罪過。”于是,君臣相視大笑。孝靜帝并未怪罪元孝友的酒后胡言。這就是成語“驚慌失措”的由來。
驚慌失措是聯合式的成語,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驚慌失措的近義詞有【張皇失措】、【驚惶失措】等,【驚慌失措】【驚惶失措】區別是范圍不同。驚慌失措是受到了一定外在刺激,而張皇失措范圍更廣一些。驚慌失措反義詞有:安然自若、談笑自若等。
那我們怎么用驚慌失措這個成語來造句呢?看見爸爸快回家了,他驚慌失措的關了電視機。
如果用【驚慌失措】來成語接龍,則可以接:措手不及、措心積慮、錯綜復雜、錯落有致等。
好了,本期視頻就到這里,以上就是成語【驚慌失措】的全部介紹,你學會了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