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成語是【瞻前顧后】,瞻:向前看;顧:回頭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從這里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貶義成語。
瞻前顧后出自:戰國·楚·屈原《離騷》:“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屈原在詩中寫道:“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瞻”“顧”“相”“觀”都是“看”的意思,意思是說,看看前朝,看看后代,看看人民的希望和需要。同時也含有檢查過去,考慮今后。從過去的事中吸取經驗教訓,對于今后的事便能有所遵循。過去若能瞻前顧后,隨時拿鏡子作自我檢查,那么何致陷入危險的境地。這就是成語“瞻前顧后”的由來。
瞻前顧后是聯合式的成語,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狀語。
瞻前顧后的近義詞有【畏首畏尾】、【猶豫不決】等,瞻前顧后”與“畏首畏尾”意義相近,兩者都有顧慮太多的意思。區別在于“瞻前顧后”語意較輕,“畏首畏尾”語意較重;“瞻前顧后”偏重在猶豫不決,“畏首畏尾”偏重在做事膽小;“瞻前顧后”有做事謹慎、考慮周到的意思,“畏首畏尾則沒有這種意義。“瞻前顧后”在口語、書面語里都常用;“畏首畏尾”多用在書面語里瞻前顧后反義詞有:一往直前、勇往直前等。
那我們怎么用瞻前顧后這個成語來造句呢?諸葛亮籌謀的每個戰略,都是瞻前顧后,十分周密,甚至連退路都設想好了,真不愧為一代軍師。他辦事總是瞻前顧后,為此錯過了許多良機。
如果用【瞻前顧后】來成語接龍,則可以接:后發制人、后悔無期、后來居上、后生可畏等。
好了,本期視頻就到這里,以上就是成語【瞻前顧后】的全部介紹,你學會了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