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是發生于天寶末年,對于唐朝的發展有著重大轉折的一項反叛事件。安史之亂的安史指的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史書記載安祿山和史思明自小就相識,后來都通過軍功獲得了唐玄宗的賞識,成為了鎮守一方的邊關大將,但是他們并不滿足于此,生有二心,趁著朝廷腐敗之機,利用手中的兵權掀起了反叛的浪潮。
安祿山由于身兼三鎮節度使,兵力強勁,準備充足,因此在安史之亂初期對唐王朝屢戰屢勝。但是由于安史叛軍暴虐無常不得人心,因此也遭到了唐王朝堅韌的反抗,比如說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當時就是河北的地方官,帶領著當地軍民反抗叛軍。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張巡,為了保住大唐的江山,張巡堅守城池,面對安史叛軍大小戰役四百余起,最終兵少糧盡,看到沒有兵器了,于是他們拆了房子,扔石頭當做兵器,沒有糧草了,他們看到老百姓甚至將老百姓,當作糧食來吃掉。等到安史叛軍退軍的時候,發現整個城市里面的人,幾乎被張巡以及他的軍隊所吃光了。
在唐王朝堅韌的反撲之下,安史叛軍內部卻也軍心漸散。安祿山登基稱帝,字號大燕皇帝,但是包括史思明在內的其他將領并不服氣,最終在史思明的挑撥之下,安慶緒殺了自己的父親安祿山,自立為帝。但是史思明同樣不服安慶緒,于是史思明不久之后又將安慶緒所殺,然后自己也過了一把皇帝的癮。此時唐朝已經啟用郭子儀、李光弼兩位大將軍,對安史叛軍進行剿滅,安史叛軍歷時幾年之后,軍事漸衰而軍心渙散,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也心生異心,不久之后,史朝義將史思明所殺,自己再次當了一把皇帝的癮,此時安史叛軍已經走到了末路。
而唐王朝對安史叛軍的剿滅逐漸收緊,史朝義最終被唐王朝的軍隊所剿滅,他自殺而亡。整個安史之亂歷時八年之久,雖然最終被平定,但是他對唐王朝的傷害卻是巨大的,經歷了安史之亂唐王朝由盛轉衰,中央對于地方的控制也越來越弱,由此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這個局面到唐王朝滅亡,出現了五代十國到宋太祖趙匡胤方才結束這種紛亂的割據天下。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