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d中ping命令是什么,怎么使用呢?不知道的小伙伴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1、ping命令簡介:
ping命令通過發送 Internet 控制消息協議 (ICMP) 回響請求消息來驗證與另一臺 TCP/IP 計算機的 IP 級連接。相應的回響應答消息的接收情況將和往返過程的時間一起顯示出來。Ping 是用于檢測網絡連接性、可到達性和名稱解析的疑難問題的主要 TCP/IP 命令。如果不帶參數,ping 將顯示幫助。 (ping-Packet Internet Groper因特網包探索器)。
ICMP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報文協議。它是TCP/IP協議族的一個子協議,用于在IP主機、路由器之間傳遞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網絡通不通、主機是否可達、路由是否可用等網絡本身的消息。這些控制消息雖然并不傳輸用戶數據,但是對于用戶數據的傳遞起著重要的作用。
2、ping命令格式:
ping [-t] [-a] [-n count] [-l size] [-f] [-i TTL] [-v TOS][-r count] [-s count] [[-j host-list] | [-k host-list]][-w timeout] [-R] [-S srcaddr] [-4] [-6] target_name
3、ping命令詳細參數介紹:
-t :Ping 指定的主機,直到停止。
若要查看統計信息并繼續操作 - 請鍵入 Control-Break;
若要停止 - 請鍵入 Control-C。
-a:將地址解析成主機名。
-n count:要發送的回顯請求數。
-l size :發送緩沖區大小。不用此命令默認發送32字節,發送字節有效范圍從0到65500。
-f:在數據包中設置“不分段”標志(僅適用于 IPv4)。
-i TTL:設置ping命令發送數據包的生存時間。
TTL是 Time To Live(生存時間值)的縮寫,該字段指定IP包被路由器丟棄之前允許通過的最大網段數量。TTL是IPv4包頭的一個8 bit字段。雖然TTL從字面上翻譯,是可以存活的時間,但實際上TTL是IP數據包在計算機網絡中可以轉發的最大跳數。TTL字段由IP數據包的發送者設置,在IP數據包從源到目的的整個轉發路徑上,每經過一個路由器,路由器都會修改這個TTL字段值,具體的做法是把該TTL的值減1,然后再將IP包轉發出去。如果在IP包到達目的IP之前,TTL減少為0,路由器將會丟棄收到的TTL=0的IP包并向IP包的發送者發送 ICMP time exceeded消息。
-v TOS:服務類型(僅適用于 IPv4。該設置已不贊成使用,且 對 IP 標頭中的服務字段類型沒有任何影響)。
-r count:記錄計數躍點的路由(僅適用于 IPv4)。
-s count:計數躍點的時間戳(僅適用于 IPv4)。
-j host-list :與主機列表一起的松散源路由(僅適用于 IPv4)。
-k host-list:與主機列表一起的嚴格源路由(僅適用于 IPv4)。
-w timeout:等待每次回復的超時時間(毫秒)。
-R:同樣使用路由標頭測試反向路由(僅適用于 IPv6)。
-S srcaddr: 要使用的源地址。
-4:強制使用 IPv4。
-6:強制使用 IPv6。
4、ping命令詳細參數舉例:
1.ping本機地址并解析成主機名:ping -a 127.0.0.1 。
2.ping www.baidu.com,發送的回顯請求數為8:ping -n 8 www.baidu.com 。
3.通過ping向www.baidu.com發送100字節的數據包:ping -l 100 www.baidu.com 。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