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臥薪嘗膽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踐,春秋末期,吳國大敗越國,作為越國的國君,越王勾踐也被吳王夫差所俘虜,雖然保全性命,但勾踐始終無法忘懷自己在吳國受過的屈辱,為了能夠報仇雪恨,從此睡在柴草上面,時不時的嘗一嘗苦膽的味道,最終奮發圖強,得以復國。
-
紙上談兵的主人公是趙括,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對于軍事理論常識他雖然能夠侃侃而談,可是卻并沒有實戰經驗,只知道紙上談兵,紙上談兵來歷出自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如今人們習慣用紙上談兵這個成語來形容空談理論卻不能解決現實的問題。
-
是的,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漢書蒯通傳》中的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與為刎頸之交,及爭張厲、陳釋之事,常山王奉頭鼠竄,以歸漢王。
-
四面楚歌的重要人物有劉邦,項羽,虞姬等,四面楚歌是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游手好閑,但后來卻被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別人時,別人因他平日行為太壞而不同情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
圍魏救趙的故事講了什么,周顯王十六年,即公元前354年,魏國派龐涓率兵八萬由大梁出發,北上進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無力打破魏軍的圍攻,便向齊國求救。齊王派田忌為主將,孫臏做軍師,坐在軍車之中籌謀策劃,率兵八萬救趙。田忌采納了孫臏批亢搗虛的建議,把主力集圍魏救趙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后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在用來
-
退避三舍的故事講了什么,退避三舍這個成語講的是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退避三舍的意思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發生的一則故事:晉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楚成王在接待他時問,你如果回到晉國的話,將
-
“一飯千金”說的什么典故?,1.【解釋】: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2.【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對人的尊稱)而進食,豈望報“一飯千金”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講的是韓信早年時受一老婆婆一飯之恩,成功后以千金報答的故事。該詞用來形容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